杜兰特:在勇士既做过追随者也当过主导者,每种角色都全力承担

  今日,网飞纪录片《首发五人》更新的片段中,火箭球员杜兰特直面回应了查尔斯-巴克利多年来称其为“公交车乘客”的争议言论,一番关于“角色多元性”的表态既硬核又深刻,再度将这场跨时代的篮球理念争论推向公众视野。
 
  要理解杜兰特的回应,需回溯这场争议的起点。2016年夏天,杜兰特加盟刚刚取得73胜战绩的金州勇士,这一决定成为他职业生涯最具争议的选择之一。此后即便他随勇士两夺总冠军并两获FMVP,名宿查尔斯-巴克利仍持续质疑其“冠军含金量”,提出了著名的“公交车理论”。
 
  巴克利在《InsidetheNBA》等节目中多次强调:“如果你不是开公交车的人,就别四处宣称自己是冠军。”在他看来,杜兰特加盟时勇士已具备争冠实力,核心框架由库里搭建,杜兰特更像“搭车夺冠”的乘客,而非承担胜负压力的“司机”。这一言论不仅否定了杜兰特在冠军征程中的核心作用,更将“是否以核心身份夺冠”定义为评判伟大球员的关键标准,甚至得到奥尼尔等名宿的认同——奥尼尔曾直言,若杜兰特能以“司机”身份夺冠,才能进入历史最佳讨论行列。
 
  面对持续多年的质疑,杜兰特在网飞纪录片中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。谈及巴克利的“乘客论”,他眼神坚定地表示:“我既当过乘客,也当过司机;我既是发动机,也是方向盘,更是螺丝钉。里里外外,大小事务,我为那支球队扮演过每一种角色。”
 
  这番回应精准拆解了巴克利的单一评价体系。事实上,杜兰特的职业生涯本就充满了“角色切换”的印记:在雷霆时期,他是独挑大梁的“司机”,常年扛起球队进攻重任;加盟勇士后,他虽身处成熟体系,却在总决赛多次以关键得分拯救球队,用FMVP奖杯证明自己是“发动机”级别的核心;转战篮网与太阳时,他又曾在球队陷入困境时承担组织、防守等多重任务,化身串联体系的“螺丝钉”。正如他在纪录片中补充的:“我给车加满了油,我就是汽油,我是车轮、车轴、刹车,车上所有的每个部件都是我。”
 
  更值得玩味的是,杜兰特还暗指巴克利的评价存在局限:“他永远不懂放下架子去帮助一座城市或小城赢得冠军是什么感觉,他的职业生涯都围绕着自己。”这番话直指两人篮球理念的核心差异——巴克利推崇“单核带队”的英雄主义,而杜兰特则认可“多元角色成就团队”的集体价值。
 
  杜兰特与巴克利的争论,本质上是对“伟大球员”定义的分歧。巴克利的“司机论”代表了传统篮球评价中对“领导力”和“抗压能力”的极致推崇,他认为只有承担最终胜负责任的核心,才配得上冠军荣耀。这种观点在乔丹、科比等“单核夺冠”传奇的映衬下,始终拥有广泛支持者。
 
  但杜兰特的“全角色论”更贴合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。如今的NBA强队愈发依赖体系合力,球星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切换角色:既能在关键时刻化身“司机”掌控方向,也能在常规时段作为“螺丝钉”融入体系。杜兰特在勇士时期的夺冠经历,正是这种“巨星适配体系”的成功范例——他没有取代库里的核心地位,却用精准得分填补了球队最关键的短板,这种“补位式伟大”同样具有不可替代性。
 
  就连巴克利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杜兰特的实力,只是始终无法认同其夺冠路径。而杜兰特的回应,与其说是反驳,不如说是对自我职业生涯的精准总结:伟大从不只有一种模样,无论是引领方向的司机,还是支撑运转的螺丝钉,只要能为团队创造价值,就是不可或缺的核心。
 
  随着这段纪录片片段的曝光,球迷们再度展开热烈讨论:有人站巴克利,认为“带队夺冠”才是巨星终极考验;也有人力挺杜兰特,觉得“适配体系”同样是顶级能力的体现。如今效力火箭的杜兰特,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新阶段,若能带领这支年轻球队打出佳绩,或许将为这场持续多年的争议给出最有力的赛场回应。而这场关于“角色与伟大”的讨论,也必将伴随他的职业生涯继续延续。
2025年10月17日 赛程表